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案例交流 » 文章内容

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

  • 时间:2010-11-28 11:00
  • 作者: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 孙 琳

葡萄牙国立米尼奥大学是葡萄牙历史上首家开设汉语本科专业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从2004年招收第一批学生到现在,已经招收了六届学生,学制为三年。从2010年起,开设了中葡跨文化研究硕士课程,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年在中国的大学进行汉语进修。

本科课程的特点是开拓型的办学模式,听说课和读写课分开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巧妙结合,使用目的型教学的激励方法,表现了具有元认知学习法的办学理念。

汉语本科专业的设立, 使我们有条件从整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入手,把目标与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得新生从入学零起点开始,系统地在汉语语言的各个层次得到均衡的发展,从理解、表达和交流角度达到欧洲语言框架的要求。根据这个语言框架,我们将大学一至三年级的汉语水平设定为A2B1 B2,也就是新汉语水平考试的二、三、四级。

我们把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作为整个课程(本科三年加上硕士课程两年)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对汉语语言教学水平坐标的确定,我们还以外语教育的实用性为目的,在三年级上、下学期分别开设了旅游商务汉语和汉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而在此之前,为了丰富语言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中国民俗文化课 (十二个主题,如十二生肖,中国农历,中国节日,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中国风物的象征与禁忌等,每一个主题都导入有关的汉字),而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还通过古典诗词欣赏课,从26首古诗中学习一些古汉语的虚词用法,帮助他们在阅读书面语过程中,更好地感觉和把握汉语言的文化艺术特征,从而保证理解、翻译的准确性。

米尼奥大学的汉语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好几位来任教的中国政府公派汉语教师都感觉到,这个本科课程,语言能力与文字能力的培养分道并行,在总体设计上,体现了尊重认知规律与认知体系特点的原则。学生通过本地教师的教学,用母语学到系统的语言知识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跟中国老师学起口语来,会学得得心应手。而学生通过汉语听说课所领悟到的语言感觉,又能更敏感地捕捉学习中的文化差异,主动地进行汉语与母语之间的比较且积极地寻求理解和交流策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学习更加有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区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语言智慧类型(文字的视觉理解和表达能力、听觉和口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主动性格与被动性格),加之对西方人学习汉语的认知体系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分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比例。

2.突出汉字教学。汉字的学习,向来被认为是掌握汉语的难点。作为一个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符号系统,汉字教学需要得到特别的重视。本课程把入门阶段的汉字教学作为一个既独立(由专人负责教学)又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科。第一学期系统教授字理知识,第二学期结合精读课课文,提取汉字部分加以分析,并负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和汉字习得有关的困难。

3.元认知教学策略。我们在入门阶段就借助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元认知策略为主导,向学生导入学习策略,避免被动接受刻板的、被课本牵着跑的情况。我们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帮助学习者认识学习主体,即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心理和智力特点);第二,让学生认识学习客体,了解汉语对于欧洲人的特殊性,尤其是困难所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第三,建立明确的目的任务设计,在第三年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实用的“原生态”语源(如旅游和商务方面的网络信息和与孔子学院对外文化传播活动的真实内容),自然地使用直接法和翻译法,让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同时,加深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内容的了解,并取得一定的成功感,这样的目标成为对学习的激励,使得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主动。

4.尊重差异,当地以学生为中心,以跨语言、跨文化为视角。中国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体系绝对不同于西方成年人学习汉字的认知体系。比如用汉语来称呼笔画,我们在初级阶段绝不使用。比如汉字的字理知识应该在什么时候导入?绝大多数课本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后才讲解,但我们将它设为最重要的入门钥匙,用学生的母语来讲授。

5.语言技巧与社会文化技巧的训练并重。本课程非常重视使用学生的母语传授知识。汉语知识如字理、构词、句法,会直接影响语言能力,而有关汉语的文化知识,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汉语素质和汉语情感。只有同时具备语言和文化技巧的语言人才,才能够怀着友善积极的态度从事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翻译和教育人才。应该说,这才是我们语言教育的最高境界。

2010年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葡萄牙首次汉语水平考试,本课程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三、四级的考试,成绩喜人。选派前往中国高等院校进行汉语进修的学生,也因为较扎实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表现出超常的学习能力,受到中国老师的一致赞赏。作为这个课程的开创者,我们更为自己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果感到兴奋,也愿意与更多的同行分享我们的经验。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