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习班 » 2018国际汉语教育技术前沿与应用 » 资源内容

基于大数据的汉语课堂教学反思与实践

  • 作者:郑艳群
  • 所在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本期内容,我们为大家带来郑艳群教授题为“基于大数据的汉语课堂教学反思与实践”的讲座干货。郑艳群教授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在本次讲座中,郑艳群教授介绍了她新近利用教学计算开展的有关大数据视角下汉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汉语教学数据挖掘的方法及其对汉语教学研究的意义,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大数据时代,外语教学研究范式有了新的动向。通过教学计算对汉语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研究问题或值得再思考的方面。


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啤酒与尿不湿的故事

我们先讲一个大数据的故事——啤酒和尿不湿的故事。据说美国的沃尔玛超市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啤酒和尿不湿的销量在周末都会增长,发现两者的增长比例都是同步的。于是他们做了观测,发现啤酒和尿不湿的购买者都为青年男性,因为这部分人群的孩子多为婴幼儿,每到周末都要去超市购买尿不湿,而周末是美国各种体育比赛的高峰期,多数男性还会顺便买啤酒回家,以便边看比赛,边喝啤酒。根据这种现象,沃尔玛调整了商品的陈列,把卖场内原来相隔很远的啤酒与尿不湿摆在一起。结果发现,这两类商品的营业额较之前都有了非常大的增加。

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发现问题,通过反思来探究问题,之后通过调查研究来寻找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验证假设。这个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啤酒是食品类的,尿不湿是百货类的,通常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卖。通过大数据,把这两样商品关联在一起,卖家和买家实现了共赢。

从这个故事来看,数据比经验更可靠。联想到教学,我们只要知道这种关联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就有望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啤酒和尿不湿的关联与羊肉片和调料的关联不同,它打破了人脑可能的认知,发现了我们习惯和经验中没有的认识。因此,我们也期待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不知道的教学规律。


二、大数据时代给教育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开展了哪些研究?大数据时代可以从语言教学和学习中获得哪些数据?大数据时代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可能?应用大数据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如果我们有了大数据,就可以应用大数据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开展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比如说,什么时候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练习形式是最有效的,可能都会通过这样一种教学计算来获得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开展自适应教学研究。比如,可以通过人机会话,快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推送学习资源。

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会定期告诉我们在技术方面应用的现状、趋势和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云计算、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未来走向,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技术,一个就是物化的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等;还有一些属于智化的技术,比如教学的技术。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中的学习分析,就是对学习进行分析,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等进行研究,这样的结果对教学实施是有帮助的。把它用于网络平台设计,这个真的是非常必要的。这使教学设计有了科学的依据。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学认知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汉语教师培养,相关课程设置都是有益的。


三、教学计算的研究实例

最近这些年,我和我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汉语教学计算的研究,总结出了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在这儿跟大家分享。

这一研究过程经历了:确定研究问题、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发掘规律、解释规律等步骤。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对已有的认识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下面就介绍有关语法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课和教学管理的研究实例。

(一)汉语语法教学的结构和过程研究

语法教学是二语教学中避不开的问题。研究语法教学,怎么讲语法,讲语法中经历怎样的过程,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即语法教学的结构和过程研究。

我们参考已经发表的有关语法教学结构和过程研究的文献,将之视为“应然”的描写;然后根据优秀教学实录开展了“实然”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献中的哪些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得比较多,或很少。这项研究的结果帮助我们认识到语法教学中的基本构件包括导入、说明、练习和总结,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结构和过程的结果。从中也帮助我们发现一些疑问,有待进一步进行教学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最近,我们又对导入环节做了细致研究,称之为“导入”技术,包括导入对象、导入手段、语法点属性、导入过程和练习形式,我们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教学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应用的条件。

已有的研究成果非常宝贵,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二)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练习、手势语和引发语研究

1 口语练习形式和功能研究

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归纳了初级和中级口语教学中的练习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练习形式有这些类别:看图说话,根据实际的情况回答问题;生词问答,语言点的问答;课文的复述,根据实际情况问答;角色描述,利用视频进行练习等,以及它们在导入、生词讲练、语言点讲练、课文讲练和巩固拓展等环节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分析。

2 口语教学中的手势语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手势语功能有四大类。其中有指示性手势,经常用来指人,一个共性特征是掌心向上。比如,伴随着教师话语“请你说”“你呢”“你怎么想”,这至少是一种礼貌行为。这与随随便便地用手指头指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新手教师来说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再有,我们发现有一些手势语有特别的语言教学功能,我们称之为适应性手势语。比如,点顿、画圈和摆动。有的时候就是用来强调句子的语调、韵律,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

3 口语教学引发语研究

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引发语的例子和不成功的引发语的例子。可以发现,成功的引发语在引发语的内容、包含的问题类型、引发的逻辑上都有它的成功之处。而不成功的教师引发语,常有如下特点:意义不明确、逻辑不清楚和表达啰嗦,造成引发失败。

(三)汉语听力教学多模态形式与功能研究及听说课教学中的聚焦形式研究

1 听力多模态形式与功能研究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师多模态话语片段的例子,从中可以发现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它们是如何协同的。

2 听说课中FonF理论的验证

下面我们来谈一个聚焦形式的研究。在教学当中如何处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这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如果只讲形式就忽略了意义,回到了结构教学方法,如果单讲意义教学,我们可能忽略了二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重视。

Long于1988年提出聚焦形式,即在进行意义交际的同时关注到语言形式,此后国外对聚焦形式有了很多研究。Ellis 2002年的一篇文章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归纳,非常系统。它告诉我们在教学当中都有可能发生哪些情形,在这些情形发生时应给学生怎样的反馈。比如说,事先未知类型中有一种情况是抢先,有可能是老师抢先的,也有可能是学生抢先;教师反馈也分外显和内隐两种。

我们的考察结果发现其中的“说教式”根本就没有。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想,到底是由于我们选取的样本不好、样本太小、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专家的观点有误呢?

其实,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已有的理论认识的时候,也会发现,其中确实是有问题的,后来专家也承认了。我们并不是想否定专家,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认知,能够不断地接近科学。

我们还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研究微信文字交互中聚焦形式的问题。我们想看看,跟汉语教师聊天的过程当中,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是不是有提高?在微信上的交际与在课堂上是不同的,因为这里的交际内容是无法规定的,也与课本无关,而且过度的纠错会打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所以对于教师在交际过程中怎么引导学生改错,比如如何纠正英语母语者在使用介宾结构时位置的错误,教师如何把正确的语言形式反馈给学生并让学生意识到并纠正过来,我们归纳出了一个反馈系统,这个显然与Ellis关于课堂教学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四)汉语阅读微技能教学研究

我们再来看一个阅读教学的研究,就是关于阅读图式理论和阅读微技能的研究。这些系统性的教学认知都是从教学计算中得来的。

1 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阅读图式理论实际上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阅读教学环节应用了图式理论中的不同分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图式理论并开展阅读教学。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实际教学中语言图式包括:学习段落或篇章中的词语、分析课文题目、复习课文中具有某种特征的词语、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写作。

我们还可以得到更细致的结果,比如关于学习段落或篇章中的词语,这里面又包括什么呢?有学习课文中的单个词语、学习课文中同语义类的词语、学习课文中具有相同语素义的词语等;并且我们知道这些语言图式在阅读前、中、后出现的几率。这样的知识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 汉语微技能教学研究

我们再来看一下微技能。细化技能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的能力,当学生遇到生词时,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从而顺利地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大意,这是大家经常用且文献中经常看到的知识。

实际上还有根据语素猜测词义、根据词语结构猜测词义、根据对应词猜测词义等都是阅读当中的微技能,这些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的。如果我们能明确这些微技能,那么在教学中就能更加有的放矢。

(五)汉语写作指导教学研究

写作指导对写作教学来讲非常重要。怎么给予写作指导呢?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常见的流程如下:导入—知识讲解—范文分析—练习—总结—资料检索和使用指导。

我们还可以知道“知识讲解—范文分析—练习”这个子过程的顺序是相对固定的;可以知道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范文分析”,其次是知识讲解和练习,即范文分析是写作指导中最受重视的构件,它在促进学生写作输出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对范文有很好的分析,然后对写作知识的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三个重要的就是练习。

另外,我们还可以得知每个环节更细致的内容。比如“资料检索和使用指导”非常重要,会告诉你们如何去找一些素材、如何鉴别它并利用它来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如何讲解处所词和时间词的;是如何分析范文的,包括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这就是一个写作教学的例子。

(六)汉语MOOC平台教学管理研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管理的例子。我们知道,有了教学平台就可以获得教学和学习数据,这也是一种资源,怎样分析和利用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比如,作为教师,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规律,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给予什么帮助。

我们以MOOC平台上的数据为例。平台上有一些公开的数据,当然任课教师有权限看到更多数据。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数据,如发帖人、点赞数、回复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问题有些是关于平台使用的,这些问题通常发生在开学之初,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多配备些熟悉平台使用的人员及时在线给予指导;有些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那么就应该有专业指导人员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教师也可以将它作为下一期改进版的参考。

通常在开学之初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问题多,以及在学期末临近考试时,也可能问题比较多,那么这些阶段就应该多配备助教,及时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这就是教学管理的研究,动态地安排学习指导。


四、汉语教学数据挖掘的意义

我们来总结一下汉语教学数据挖掘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认识影响汉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发现更多的汉语教学规律

1 开展教学模式研究。包括:发现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理论;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2 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包括:验证理论模型;探讨“实然”与“应然”及其关系问题。

(二)用丰富的汉语教学知识指导教师和教学行为,开展教师培养和培训

1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 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估。

3 构建汉语教学知识体系。

(三)用丰富的学习分析结果,提供学习支持并开展进一步的习得研究

1 按需提供学习支持。

2 为习得研究提供支持。

注:请参考郑艳群(2016)汉语教学数据挖掘的意义和方法,载于《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本讲总结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对内容、形式、参与者、教学手段的综合研究,发现其中有利于教学和学习开展的共性特征,探讨教学和学习的规律。当然对于某些个性特征,我们也应该予以重视,它有可能是教学创新之处,或需要总结升华的知识。

从学习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特征,发现学习规律,最后反馈于教学,这是我们的研究目的。我们将这一类研究称为教学计算。我们会通过数据样本的增多,不断修正、完善这个模型。

最后,我想用《大数据时代》中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交流,那就是:“数据让我们更加谦逊”。

主持人:的确,我们现在对于汉语教学的真相还有很多的未知,对于我们目前一些经验性的做法,科学性和理论问题还有很多疑问。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如何了解和认识教的过程、学的过程、测的过程当中的真实情况,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几代人在做的一项工作。(本篇文章根据郑艳群教授在2018高级讲习班上的讲座速记整理,发布于孔子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