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教学互动 » 文章内容

海外汉字教学需要改革(7)——谈谈汉字笔画(二)

  • 时间:2014-07-21 15:00
  • 作者:黄金城

在上一篇文章“海外汉字教学需要改革(7)”中,我们指出了现行笔画的概念与教学均不适合于汉语教学。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重新设置笔画。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要讨论两个与重新设置相关的重要问题。

第一.汉字教学的目标

汉字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A辨识汉字(包括输入拼音选用出现的汉字);B书写汉字;C练习书法。C应该是“书法”选修课的任务,普通的汉字课只需考虑前面两项。

小学语文课曾长期要求学生“读写同步”(A的重要性=B)。后来人们意识到无论从教育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看这个要求都是不合理的。所以现在的做法是“读写分流,多认少写”(A的重要性>B)。比如,2012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修订版)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从A=B变为A>B是个很大的进步。它为学生尽早实现独立阅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对外汉字教学也有差不多的经历。现在“多认少写”已成为一种共识。不过,我们觉得按照目前的做法,认字和写字之间的“剪刀差”还太小。这个看法是从海外汉字教学的实践得出的。

美国长堤加州州立大学亚洲与亚美研究系教授、系主任谢天蔚博士,今年在美国《世界日报》上连续刊发了四篇文章①,谈美国汉语教学问题,非常值得一读。文章特别提到初学中文就学写汉字是“低效”的学习方法(柯彼德教授看法与此类似。见柯彼德1993);电脑打拼音出汉字,既学拼音,又学汉字,对提高语言能力、辨识汉字非常有帮助;“既然学生对写汉字有兴趣,但实际使用不多,打字更加实用,因此建议学口语、打拼音,再开一门简单的书法课,学学写汉字。”

谢天蔚教授的观点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培养和提高海外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和阅读能力日益表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书写汉字的实际需要和机会。因此汉字教学应该把着力点放在辨识汉字上,而非书写。即使让学生学写汉字,也没有必要像刘永山先生(1990)那样提出“书法美”的要求。郭圣林先生(2008)就认为刘的“出发点过于理想化”

重新设置汉字笔画是为海外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基础教学服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辨识汉字的能力。

第二.重新设置笔画的基本原则

原则1.根据海外学生认知特点,采取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几何图形分析

“外国人看汉字, 好像一幅难以分析的画”(施正宇,1998)。用白乐桑教授(2010)的话说就是“在西方人眼中,更多的时候汉字是与美和神秘、而不是与难学联系在一起”。汉字的产生和构造确实跟图画有密切的关系。不过汉字并非随意的涂画——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一个包含丰富信息的图形体系,其构造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则。知道这些,汉字就容易理解。因此,对汉字的整体结构,要像探索图画的构图设计一样探求汉字的各个部分组合的道理,也就是寻找造字的理据;把整字拆开,对一个一个的笔画,要像分析几何图形一样去探求其形体特征。

按照几何图形来设置笔画,可以避免不确定性,做到理据明确。与依据书写习惯的做法相比,不仅在理论上更合理,教学上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因为他们对几何图形一点也不陌生,这样就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还可以直接带来一个至关重要的好处——减少学生的流失。

原则2.尽量吸取传统文字学和现行笔画观念的合理成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今后深入系统学习汉字知识和汉字书法。

原则3.设置笔画类别宜少不宜多,以降低学习难度。

注释

①这四篇文章的题目分别是:《我们将来还会写字吗?》《老外学中文甘苦谈》《香蕉(ABC) 学中文》《学外语的人有福了》

参考文献

白乐桑(2010) 街头汉字,《对外传播》第一期

郭圣林(2008)  汉字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偏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四期

柯彼德(1993)  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刘永山(1990)  汉字笔画的写法及常见错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一期

裘锡圭(2013)《文字学概要》(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施正宇(1998) 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语言文字应用》第四期

王凤阳(1989)《汉字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黄金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终身会员。  huangjinche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