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国别调研 » 文章内容

南非汉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两个实际问题

  • 时间:2013-03-26 09:00
  • 作者:冯雷

一、学习者的动机与动力

当被问到为什么学习汉语时,答案大致有:想去中国工作或学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学习一种几乎跟母语完全不一样的语言很刺激;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增强,觉得有必要学习等等。这些动机是他们学习汉语的最初动力。有的能坚持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时间,有的只是开始图个新鲜,没多久就找借口放弃了。

对任何人,语言能力的强弱,尤其是外语能力,永远处于变化之中。在一段时期内经常接触和不断练习的人,外语能力就会提高。反之就会退步,退步得会令人灰心丧气。那些能长期坚持学习汉语的人,必定有各种各样的动力在推动着他们。这些动力到底是些什么呢?

汉语本身不能说没有吸引力,但对一般学生来说,学习时付出的辛苦远远超过了所得到的乐趣。通过分析,推动他们坚持学习汉语的因素包括:获得必需的学分;交中国朋友;在当地参加各种同中国和汉语相关的活动,比如看中国电影、吃中餐、学习中国功夫、中医、参观展览、参加或观摩“汉语桥”比赛等;有赴华参观、学习的机会,比如参加短期培训,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是能去中国。事实说明,凡是出色的汉语学习者,大都得到过赴华参观、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所以,汉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尽量为学生寻找各种能去中国的机会和途径。一年一度的“汉语桥”比赛及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就是非常好的举措。

二、学习语言知识及技能的侧重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外语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我有个南非学生宫博德在斯坦陵布什大学学习了两年汉语,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去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他的感受是在中国的四个月,汉语学习取得的进步比在南非两年加起来都要快。

南非的“中文热”刚刚开始,开设中文的学校和机构也不多,中文环境基本没有建立。在

这种情况下教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齐头并进是不实际的。本人以为,语言环境对听说的影响大大高于读写,尤其是阅读的技能,可以说是基本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跟我们读古文一样,只要下功夫,照样可以读懂读通。在中国读中文,和在南非或别的国家读中文,只要投入的时间相当,效果可以说是相同的。记得几年前中国的英语专家曾说过,中国学生除了英语阅读还可以,其他三项技能都不是很好。现在南非或者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情况应该说远不如中国的英语学习,可见海外的汉语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阅读上,起码不会像提高听说写的技能那样,往往事倍功半,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正比。

汉语阅读对习惯字母文字的学生来说存在很多困难。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合适的分等级的阅读材料,二是专有名词难以识别。我们需要编写一套经过调查研究,经科学认证的中华经典的分级读物。国外的许多语言教学机构和出版社多年前就开始推出这类读物了。像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社、企鹅出版社等。相信我们也能根据汉字的常用程度改写中华经典,为汉外汉语学生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因为外国人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而在大多数文章里,人名、地名、事件等等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常识,不是问题,对他们却变成了拦路虎。在初级阶段,阅读材料里的专有名词需要有标注,像《辞海》一样,专名下划线,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阅读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识字,同时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能坚持下来的一定是好样的,会一辈子对汉语着迷。海外教师如果能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侧重点和突破点,坚持在这方面下功夫,日久天长,教师的辛勤付出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