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案例交流 » 文章内容

汉语国际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

  • 时间:2010-11-25 13:00
  • 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吴英成

汉语日趋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形势,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当前思考的重点。我希望在本文厘清在中国境外推进汉语教学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根据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阐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要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下,深化和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必须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1.汉语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变体?2.各地汉语变体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如何?3.在当地特定的社会语言条件下,怎样进行汉语教学?4.面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汉语教学应做怎样的策略调整?

汉语早已不是一国一地的语言,早期的华人移民浪潮和时下中国人的留学热潮,使汉语使用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当汉语在某国某地使用时,受到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形成独特的变体。新加坡汉语在海外称作“华语”就是其中的代表。长久以来,汉语传播的区域不广,汉语变体数量有限,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可以预见,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汉语变体。

任何一种语言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变体。目前强势的世界语言英语所拥有的多种变体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把未来汉语变体的多寡视为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鉴于此,应该对已有的汉语变体研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总结,为未来研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在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继续推进汉语教学,就必须整理和分析当地汉语变体的特征,了解这些变体对当地人学习汉语造成的困难。对当地汉语变体的正确分析和总结,可以协助我们确定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以新加坡为例,当地的汉语变体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已经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特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语言特征采取无视的态度,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新加坡汉语教学界曾经独尊“正统”的汉语教学,强调一切向中国看齐。无论教材、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都采用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实际上,新加坡汉语有其自身的特质,已为当地人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强行推进钦定的“中原”标准汉语未必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学习者原已熟悉的汉语变体,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区汉语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

在分析汉语变体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该扩大眼界,认清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近年来,新加坡各界关于当地汉语地位和教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官方、学界和民间都在汉语教学这一问题上,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究其根本,汉语在新加坡绝不仅仅是当地每个华人都要学习的族群“母语”那么简单,围绕汉语的各种争论,实际更映射出新加坡社会中的经济、种族乃至政治层面潜藏的内在问题。我无意在此对这些争论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只是想用新加坡的例子说明,任何试图在某国某地推进汉语教学的努力,都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推广汉语的各种尝试都应该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汉语在当地已有的社会地位和使用范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反弹。

具体而言,就要回答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在特定社会语言环境下发展出真正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英语是新加坡社会和学校的主导语言,更是许多华族学生的第一习得语言。如果不能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一味地以“中原”地区的第一语言教学法教授汉语,必定会影响新加坡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一直在新加坡倡导推行“汉英双语并用汉语教学法”,以汉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英语为辅助工具,协助英语为家庭常用语的华族学生摆脱汉语学习初期的困境。

另一方面,新加坡华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的问题多种多样。小学一年级入学之初,先按学生汉语水平分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失为一个解决之道。再者,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新加坡社会中资讯技术的普及度很高。针对这一特定社会环境,我一直大力提倡汉语教学与资讯科技紧密结合。利用影音技术训练学生汉语的听说技能,加大他们同汉语的接触面。利用各种汉字输入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识字量不够等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分析具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和学习者的实际境况,可以协助教育当局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至于实际操作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当地的主导语言与汉语的关系。例如在日本进行汉语教学就必须考虑,日语和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学习者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深受汉语影响的儒家文化圈里就显得相当突出。其次,当地学生的家庭语言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样是在北美地区进行汉语教学,对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处理方式自然应该有所区别。最后,当地的实际教学条件也必须考虑在内,尤其是要使用现代科技辅助汉语教学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真实生活条件和能力。

如果说第三个问题倾向于具体情况的讨论,第四个问题引出的则是汉语教学理念的再思考。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多数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需要和个人发展。长久以来,汉语教学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轴。与此相对应,国际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往往围绕文化主题展开,忽略了语言的交际目的。如果要维持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趋势,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因学习难度过高而大量流失的情况,则有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应该更多地关注实用性内容,加强汉语教材的交际性。目前新加坡的教材还深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课文中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偏多、偏难,实在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汉语教师队伍具备与时并进的教学理念。未来汉语国际推广能否更加成功与教师素质关系密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近期对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期待培养出更加重视汉语教学实际效果的汉语教师。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国际汉语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是有着内在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关注语言本体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语言环境;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探讨汉语教学的理念变革和实际操作。相信处理好这四个核心问题一定会对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