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互动 » 案例交流 » 文章内容

中华文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时间:2010-11-25 13:00
  • 作者:香港大学 施仲谋

中华文化的普及化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关心的课题。文化教学的目标是使我们的下一代增进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识、反思和认同,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就汉语国际推广方面而言,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之外,加强文化因素,让外国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促进彼此了解。文化教学的大纲应如何制订?教材应怎样编写?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成人的文化教学,应如何因应不同学习阶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而有所侧重?本研究立足香港特区,面向内地、台湾,并扩展至海内外各华人社区,以至世界各地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朋友。

一、制订教学大纲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汉语中心、香港教育局、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于2003年起携手合作,以制订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组织实验教学,建构系统的学习模式,推动学生学习中华文化。计划的三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小学阶段,我们拟采用“诵读经典原文”的模式,让学生从小就有接触经典的机会。围绕这个模式,摘录经典的片段和选取诗词韵文共一百篇;分门别类注释、语译,提取文化要点,图文并茂;以评析及点拨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以撰择、判断、填充、配对等命题方式进行评估,并设计朗诵示范配套光盘,辅助学生学习,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

第二阶段:本着“学会学习”、“广泛阅读”、“寓文化于语文学习”和“跨

学科学习”的宗旨,制订初中阶段中华文化的学习大纲,订定24个范畴。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社会习俗、传统节日、河山风貌、名胜古迹、情操礼仪、康乐文娱、饮食文化、工艺服饰、语言文字、修辞语汇、伦理道德、经济贸易、交通传讯、科学技术、文学作家、名篇佳作、艺术欣赏、人文教化、治乱兴衰、历史人物、学术思想及宗教信仰。

第三阶段:高中阶段既离不开初中文化学习重视引导的模式作为切入点,又不能像大学程度过分着重学术或理论的探究。高中必须进入“点”的“专门化探讨”,并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元素。八个文化研习专题包括:政治与发展、经济与生活、文学与人生、艺术与审美、科技与文明、伦理与教化、思想与社会及传承与交流。

二、编写文化教材

无论是哪个学习阶段的文化教材,都应该文化味、生活化并重,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兼具。但具体程度,则需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而有所区别。小学和初中以认识基本知识为要,不硬销,不说教;高中则相对注重反思部分。对外教学应着重中华文化的客观介绍,避免作文化的优劣对比;尽量考虑外国学生的心理、情绪反应和接受意愿。

以下为文化教材的若干编写原则,仅供参考: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学生的程度;内容与品德情意的培养结合;透过轻松活泼的叙述笔调介绍文化知识;透过深入浅出的评论风格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图文并茂,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实验及其它

教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拿捏是否准确,以学生的反响最能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是为难以确定的文化点找出立项的根据。实验必须建立在系统化的评估基础之上,包括对文化教材素质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

我们还以小组讨论、专题辩论、读经大赛、朗诵比赛、常识大赛、作文比赛、文艺导赏、文化讲座、工作坊、田野考察等活动相配合,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从活动中学习中华文化,启发他们思考文化问题和提高思辩能力。

过去七年,研究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欢迎浏览“中华文化教与学” 网站http://www.hku.hk/cculture/ ,并恳请提供宝贵意见。

——自《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7期)